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愈加關注自己的健康。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體檢,而血壓測量是體檢的常規項目。如果我們體檢時血壓大于140/90mmHg,是不是就意味著“得了”高血壓?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?
1.體檢時血壓大于140/90mmHg就是“得了”高血壓嗎?
答案是否定的。什么是血壓?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。收縮壓是指心臟收縮時,血壓升高所達到的最高值,俗稱“上壓”;舒張壓是指心臟舒張時,血壓下降所達到的最低值,俗稱“下壓”。高血壓則是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,收縮壓≥140mmHg,和或舒張壓≥90mmHg。根據高血壓的定義,體檢時單次的血壓升高并不能診斷為高血壓。除了上述診室血壓的診斷標準外,高血壓確診還可以依靠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及家庭自測血壓。24小時平均收縮壓≥130mmHg,和或舒張壓≥80mmHg;白天平均收縮壓≥135mmHg,和或舒張壓≥85mmHg;夜間平均收縮壓≥120mmHg,和或舒張壓≥70mmHg;家庭自測平均收縮壓≥135mmHg,和或舒張壓≥85mmmHg,均可診斷為高血壓。目前家庭自測血壓與24小時動態血壓對臨床診斷高血壓最有價值。
2.在家自測血壓時,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?
體檢發現血壓高了以后,我們可以先在家自測血壓。那么在家里我們如何正確地測量血壓呢?首先,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準確的血壓計。根據指南推薦,建議使用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,不推薦腕式血壓計、手指血壓計、水銀柱血壓計。除了血壓計的選擇之外,我們需要注意袖帶的大小,對于普通人(上臂臂圍24-32cm),一般使用標準規格的袖帶,而對于肥胖者或是上臂臂圍較大者(≥32cm),需要使用大袖帶。測量血壓的頻率推薦為早晚各1次,早上選擇起床后、早餐和服用降壓藥前、排尿后、劇烈運動前,晚上選擇晚飯后、上床睡覺前。每次測量2-3遍,間隔1-2分鐘,對于體檢初次發現血壓高的患者,建議連續監測血壓7天。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、時間以及所有血壓讀數,盡可能就診時向醫生提供完整的血壓記錄。
3.就診后,我們需要配合醫生做些什么?
體檢發現血壓高了,并且已經完成家庭自測血壓之后,我們需要至二級以上醫院就診,配合心內科醫生或是高血壓專病醫生完成病史采集、查體、以及相關輔助檢查,如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、心電圖、心超、頸動脈超聲等。如果明確診斷為高血壓,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降壓治療。